“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文:无涯 编:先知书店
我们读民国史,往往会从历史的灰烬中,瞥见一条因种种原因最终失败的联合政府之路,继而对那场惨烈的内战与随后几十年的风云激荡而扼腕叹息。
然而,在民国史学者邓野看来,抗战胜利后,内战几乎无可避免。因为民国的政治逻辑是用武力解决政治纷争,用武力决定国家权力——这一历史局限是再多的努力也难以超越的。
邓野是位奇人,他属于邓家,但却甘于冷板凳做学问。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父辈是历史的胜利者,他却能跳出来,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出历史背后的真相。
邓野的父亲邓垦是邓小平的二弟,1935年加入共青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延安担任《解放日报》和《参考消息》的编辑。建国后历任泸州专署专员,重庆市、武汉市副市长,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湖北省副省长、省人民政府顾问。
伯父邓小平在“文革”中几起几落,每一次震荡都会波及到整个家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近距离体验‘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的滋味。这实在是一种残酷的精神体验。”
“很多搞社科研究的一辈子跳不出条条框框,像邓野这样的家庭出身更难,毕竟他的父辈就是亲身参与历史的,为什么他能跳出来?”雷颐先生对自己这位低调的老同事赞叹不已。
编辑坦言:“惟有邓野这样的红二代才能写出这样高水平、有深度、有内幕、耐看如大片的佳作来!”
▲北洋时期民国议会
◎一位最擅长运用材料的民国史学者
对我们来说,民国史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两党角力、多元政治的历史断层,这段历史既杂且乱,又涉及两党。因此,往往也是历史真相的深水区。
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也很容易先入为主,大陆的有些学者往往是档案材料怎么说就怎么写,台湾也是大体这样。有的人一辈子跳不出条条框框,成为旧史料的搬运工。
邓野是少有的例外,他能摒弃一些近代史研究者惯有的立场先行,不作价值与道德判断,跟着事实走,因此能与杨奎松、高华并列。又由于出身政治世家,不但深谙内情,剖析斗争的水平也更出色,往往不动声色中就把国共间的明争暗斗,展示得一目了然。
他又是民国史学者中最擅长运用材料的一位。在《民国的政治逻辑》一书中,他就充分运用了新史料“徐永昌日记”、“唐纵日记”,对传统史料提及的历史事件予以全新的考证阐释。基本上,读过这本书,对于从民国到建国这段历史中的人——蒋、毛、陈独秀、阎锡山……都是出于什么考虑,就已心中有数了。
▲国军从浙江台州大陈岛撤离大陆
◎ 民国的政治逻辑,史观超越史实
如果作者对历史进程的评判既冷静透彻,又能惜墨如金,就能给我们以启发和深入思考的空间。邓野最牛的地方就是分寸感极好,能说清楚的一语点到要害,暂时还不能说的,一个字也不多写。
比如,关于民国政治的逻辑,他在《民国的政治逻辑》中说:“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民国的政治逻辑是一个当事人难以超越的时代逻辑。因此,围绕联合政府的和谈,本身就是武力的产物。只有思想理论却毫无武装的第三方,仅仅是一个花瓶。
最可悲的是,最向往新政府的第三方人士,在当时两大党眼中连数都算不上。很多人为之可惜的和平机会,实际上,根本连机会都没有出现过。
邓野敢于揭露历史的真实,学者雷颐为此赞叹:邓野有一颗学者之心,最难得的是他以一个学者的客观、冷静,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局限性。
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这本书2003年第一次出版时,我写到政协会议闭幕以后,张治中举办一个招待会庆祝政协成功,同时欢迎江青到重庆,江青发言时就讲了几句废话,“我到重庆是来拔牙的,牙拔完了,马上就要回去。”审稿的时候就给我删了,说很敏感,编辑还专门找我谈了话,说万一上边要追究起来要惹麻烦什么的。这次再版我又把它写进来。
要了解复杂难明的国共关系史,邓野的作品不可不读。
为此,近现代史论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邓野作品集”。其中:
《民国的政治逻辑》是作者研究中华民国史30年的学术结晶,最大程度保留了内容的完整性。此书在市面已绝版,先知书店有幸少量复活,数量非常有限。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广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3,由于涉及对种种至关重要的历史运动的评价,能出版更为不易,系先知书店独家发售。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帮我们读懂、读透国共内战的来龙去脉。被历史教科书一笔带过的诸多关键历史细节,均被深度还原,精彩纷呈。
《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以严谨、引人入胜的论述,生动展示了弱国领袖如何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艰难地为自己腾挪出一片空间,读起来酣畅淋漓。
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查看详情、一键收藏、抢先下单(含绝版独家书)。